26°HiFi声明:本站为非赢利性个人音乐博客网站,本站歌曲皆来自网友分享,网站不提供任何音乐本地下载及在线试听功能 【免责声明】
资源内容介绍:资源均为无损格式,由于音乐解析度高,文件偏大属于正常现象
![图片[1]-肖松: D大调协奏曲, Op. 21; 诗歌, Op. 25Jakub Jakowicz,Paavali Jumppanen,Lutosławski Quartet | FLAC|96kHz/24bit-26°HiFi](https://www.c26.cc/wp-content/uploads/2025/07/4b1c59c77220250728163339.jpg)
肖松: D大调协奏曲, Op. 21; 诗歌, Op. 25
Jakub Jakowicz | Paavali Jumppanen | Lutosławski Quartet
FLAC|96kHz/24bit
专辑价格: ¥128
专辑下载
规格: 5 首
流派: 古典乐
类别: 协奏曲 浪漫时期
发布: 2025-07-24
公司: CD Accord
简介
专辑介绍:
埃内斯特·肖松(Ernest Chausson)出生时,柏辽兹(Berlioz)的时代尚未落幕。彼时,他未来的老师塞萨尔·弗兰克(César Franck)年仅33岁,另一位导师朱尔斯·马斯奈(Jules Massenet)也刚满33岁,而后来成为“当时法国音乐界最高权威”的加布里埃尔·福雷(Gabriel Fauré)只有10岁,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则尚未降生。有趣的是,一场致命的意外——度假期间的自行车事故,让肖松的尘世生命在19世纪末戛然而止,尽管他晚年的作品已隐约预示了音乐的未来走向。 值得注意的是,1894年法国音乐界爆发了所谓的“印象主义”浪潮,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正是在这一年首演。然而,我们很难不意识到,埃内斯特·肖松在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作曲界群星中占据着特殊地位。这并非仅仅因为那句颇具吸引力的评价——“他连接了弗兰克与德彪西”。倘若没有肖松,不仅法国音乐,整个欧洲音乐都将失去一位成熟的抒情诗人:他拥有非凡的旋律创造力,易受诗意氛围感染,对文本细节有着敏锐的感知;即便在纯器乐作品中,肖松也展现出罕见的敏感性,是一位极度温柔细腻的创作者。 ——马辛·马伊赫罗夫斯基
演奏家及乐团介绍:
雅库布·雅科维奇(Jakub Jakowicz)于1981年6月10日出生在波兰华沙。 他早年在卡罗尔·西曼诺夫斯基国家音乐学校综合体第4号学习小提琴,师从S.维尼亚尔斯基(S. Winiarski)、S.卡瓦拉(S. Kawalla)及斯拉沃米尔·托马西克教授(Prof. Slawomir Tomasik);室内乐则由其母亲朱莉娅·雅科莫维奇-雅科维奇(Julia Jakimowicz-Jakowicz)教授。2013年,他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2020年,获艺术领域音乐艺术学科博士后学位。 雅科维奇在多项赛事中斩获殊荣:1993年卢布林小提琴比赛、1995年法国瓦特雷洛小提琴比赛、1999年日本高崎小提琴比赛均获一等奖;还曾以钢琴三重奏形式摘得一等奖。2001年9月,他与大提琴手、长号手共同成为布拉迪斯拉发国际青年演奏家论坛的三大获奖者之一(该论坛由欧洲广播联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联合赞助)。2002年,他获波兰-日本基金会颁发的“最具前途的波兰年轻小提琴家”奖;2003年获“波兰政治”护照奖;2007年在华沙秋季音乐节上荣获“奥菲斯”奖。 自11岁起,雅科维奇开始登台演出,与波兰所有主要乐团均有合作。1994年,他首次在比得哥什、克拉科夫、什切青的乐团中演奏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此后陆续受邀与华沙交响乐团、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合作。1998年,应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之邀,他在克拉科夫以其命名的音乐节上演出,在耶日·马克西米乌克指挥下演奏《卡普里奇奥》。
芬兰音乐家帕瓦利·尤姆帕宁(Paavali Jumppanen)已成为一位极具活力、潜力无限的音乐家。作为管弦乐与独奏音乐会独奏家、录音艺术家、艺术总监,以及当代与前卫音乐的常客,他在国际舞台上成就斐然。2021年起,尤姆帕宁担任澳大利亚墨尔本澳大利亚国家音乐学院艺术总监。 尤姆帕宁的演出足迹遍布美国、欧洲、日本及澳大利亚,以非凡的表现力与强烈的音乐好奇心著称。《波士顿环球报》盛赞他“音乐才华中蕴含充沛能量”,《纽约时报》则评价其演奏“充满力量,拥有非凡的色彩层次”。作为法国梅西安音乐节的常客,他多次演绎奥利维尔·梅西安的钢琴独奏巨作《耶稣圣婴的二十个凝视》——2010年在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的完整演绎,被《波士顿环球报》评为年度十大演出之一,称其“罕见地融合了智性洞察力、色彩想象力与纯粹的技巧力量”。 2021–22乐季,尤姆帕宁的演出覆盖芬兰、波兰与澳大利亚:带领澳大利亚国家音乐学院的乐团及合唱团开展全国巡演;在南澳大利亚科里奥尔音乐节、维多利亚州坎伯韦尔音乐会举办独奏会;作为独奏家与西澳大利亚交响乐团、塔斯马尼亚交响乐团合作。
卢托斯瓦夫斯基四重奏乐团(Lutosławski Quartet),成立于2007年,曾参与众多音乐节演出,包括波兰的Wratislavia Cantans音乐节、Ensemble音乐节、Musica Polonica Nova音乐节、Jazztopad音乐节、Chain音乐节、波兰国家爱乐乐团“卢托斯瓦夫斯基论坛”,以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的Klara音乐节、土耳其安卡拉音乐节等。 该四重奏团的合作阵容十分多元,既与古典音乐领域的艺术家有过深度合作——如布鲁诺·卡尼诺、保罗·古尔达、西里西亚四重奏团、皇家弦乐四重奏团,托马什·斯特拉尔、里夏德·格罗布莱夫斯基,英国双簧管演奏家尼古拉斯·丹尼尔,世界著名钢琴家、肖邦比赛获奖者尤金·因迪奇,杰出单簧管演奏家米歇尔·莱蒂埃克;也与肯尼·威勒、约翰·泰勒、乌里·凯恩等顶尖爵士乐演奏家同台献艺。此外,他们还曾在雅克·卡斯普什克大师的指挥下,演绎博胡斯拉夫·马丁努与阿诺德·勋伯格的《弦乐四重奏与管弦乐队协奏曲》。 2010年12月,应布鲁塞尔波兰研究所邀请,该四重奏团在布鲁塞尔歌剧院举办音乐会,为“国际肖邦年”画上圆满句号。
- Concerto in D major, Op. 21 for violin, piano and string quartet_ I. Décidé. Animé
- Concerto in D major, Op. 21 for violin, piano and string quartet_ II. Sicilienne
- Concerto in D major, Op. 21 for violin, piano and string quartet_ III. Grave
- Concerto in D major, Op. 21 for violin, piano and string quartet_ IV. Très animé
- Poème, Op. 25 for violin, piano and string quartet
暂无评论内容